Navigation

    g0v Summit 2020 討論區

    • Register
    • Login
    • Categories
    • Recent
    • Tags
    • Popular
    • Users
    • Groups
    1. Home
    2. zitotw
    3. Posts
    • Profile
    • Following
    • Followers
    • Topics
    • Posts
    • Groups

    Posts made by zitotw

    • 結果通知信

      提了三個提案,今天一共收到一封結果通知的拒絕信。想確認一下是代表這三個提案都沒有上對嗎?
      謝謝

      posted in 一般意見回饋區 / General Feedbacks
      zitotw
      zitotw
    • RE: 社群職工 vs 社群志工

      竟然放棄了!最近因為一些事情正在想這件事
      有給薪的社群成員到底是在服務誰?如何處理/面對由資源(薪資)造成權力不對等?
      社群職工如何訂定與引導願景?在往願景邁進與維繫成員關係之間如何平衡?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為什麼社群治理這麼麻煩

      信任關係越強時,我們可以接受越鬆散的治理機制?反之越缺乏信任關係,仰賴越詳細嚴謹的來維護邊界?
      想到BDSM(或其他形式的情慾)關係中,是否也是當參與者之間信任關係越強,越能接受較鬆散的consent合約。

      (btw 討論區是否只開到7/30?)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親密關係的開放與民主

      今天波栗開會,講者(之一)有回應這個問題
      他說依循Giddens的脈絡,在政治中,當我們推翻極權走向極端的自由,人們有賴民主制度來協商建立新的秩序。而在親密關係中,當我們選擇擺脫傳統父權社會對情感關係的想像,走向極端的個人自由,我們也同樣有賴民主制度中的對等、協商等特性來建立新的秩序。
      而且有如社會中的民主是不斷滾動尋找新的共識,親密關係中的秩序與規則也同樣是流動而不斷在調整的。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Sx-Fi 性的未來式

      流程:
      開場 5"
      自介 5"
      三分鐘自由書寫 5"
      寫故事 5"
      說故事 10"
      畫故事 10"
      未來自畫像 10"
      故事接龍 25"
      集體繪畫:什麼是性感 15"
      小組分享 25"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為什麼社群治理這麼麻煩

      這是否關係於社群內看重情理法的順序?以及社群治理有多鬆/多彈性?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親密關係的開放與民主

      社民黨討論板當年對親密關係民主化的這串討論也滿有趣
      https://talk.sdparty.tw/t/topic/47/4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親密關係的開放與民主

      親密關係民主化在談的是,相對於傳統上建立於利益關係的婚姻及建立於互相依存與自我投射的浪漫愛,現代親密關係開始討論關係中的的平等、尊重與協商。民主在公的政治領域之外,也能在兩至多人的私人關係中體現。
      而本短講要談的開放式關係與多重伴侶關係,更是有賴這些溝通與協商的特質維繫。
      相較於社群,或許親密關係是一個練習民主的更小單位。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性/別大亂鬥:青龍白虎皮卡丘

      人數上限:25人
      空間需求:三張椅子。移動式白板,或可以張貼海報紙的牆面。
      器材需求:麥克風、全開海報紙3張、麥克筆、膠帶。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Sx-Fi 性的未來式

      人數上限:20人
      空間需求:可席地而坐的空間,或五張桌子(約1.5x1.5米的大小),二十張椅子。牆面(尺寸要能貼上五張全開圖畫紙)。
      器材需求:麥克風、全開海報紙10張、A5白紙40張、色筆(類型不限)40隻以上、膠帶5卷、剪刀5隻。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你的酷兒(不)是我的酷兒

      對於酷兒這個詞彙感到相對不熟悉的人,在這裡補充一下wikipedia上對酷兒的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酷兒

      而提出這個panel也正是好奇,與這樣「正統」「學術」「西方」的酷兒論述相比,台灣擁有酷兒認同的人,對這個標籤有哪些更草根而細微的理解與想像。


      酷兒(英語:Queer)用來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非異性戀者。通常這個詞是為了擺脫受污名化的相關名詞。

      酷兒一詞來自英文「Queer」,本意指「古怪的、與通常的不同的」,與odd同義。原先是用來貶低非異性戀者的詞彙。從1980年代開始,信奉酷兒理論的學者和社運人士開始採用這個詞彙,作為拒絕性別二分和LGBT一詞的鬆散替代語,以及反抗社會污名的象徵。

      在學術界,酷兒是與酷兒理論的研究方法和認知方式聯繫在一起的。酷兒研究現在在很多大學都是一個學科項目。

      有些人拒絕該稱呼,因為原先是用來污名他人的詞彙。另外一些人則是不願意與酷兒激進主義(queer radicalism)有所牽扯。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你的酷兒(不)是我的酷兒

      有喔!這次邀請的三位講者就是各自有連結到的不同的「酷兒社群」,這次panel正是會希望能聽他們聊聊這些酷兒社群以及他們的個人生命經驗。也是希望能透過這次panel來梳理酷兒這個標籤在這些社群內的意義,以及這些社群之間的連結。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性/別大亂鬥:青龍白虎皮卡丘

      目前的想像可能是15-25人左右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為什麼社群治理這麼麻煩

      推推,想聽治理這接近大哉問的東西怎麼談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提案bug

      使用chrome,使用github登入時,無法提第二個以上的提案。按「我要投稿」之後會頁面閃一下就消失。
      同樣是chrome的環境,使用google登入就沒有相同問題。
      使用在github登入,在safari也沒有相同問題。

      posted in 一般意見回饋區 / General Feedbacks
      zitotw
      zitotw
    • RE: 自造者運動的日常化:自造不只是噱頭,真的有用!

      「讓每一個有興趣、有需求的個人可以把自造行為視為像「騎車去買菜」」。
      好奇所謂的「退燒」的背後是什麼?是進入門檻高?還是沒有需求?
      好奇自造這項服務/產品要如何對應到使用者的需求?如何找到新的TA,或是如何讓更多TA接觸到這項服務/產品?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
    • RE: 當藝術社群遇上開放文化 —— 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經驗(以及3個我們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

      對三個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超好奇!所以工作坊是要針對這三個問題來做發想與共創嗎?滿好奇會是什麼樣形式的工作坊?會以什麼樣的架構來組織這樣的共創?

      posted in 2020 提案討論區 / 2020 Proposal Discussions
      zitotw
      zitotw